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它不是一种能根据任何法则来学习的才能。天才这个字可以推断是genius引申而来的,是一个特异的,在一个人诞生时赋予他守护和指导的神灵。
康德觉得,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跟科学不同。所有科技是大家能掌握的,在研究与思索的道路上根据法规能达到的,但人不可以巧妙地掌握做好诗。在科学里面最伟大的创造家和最辛勤的追随者、学徒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获得美术天分的人和他们却有类型上有什么区别。
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说,毕加索就是一个天才。他在会说话之前就会描画。10岁时,他就能画石膏像素描,画得像任何地方的美术老师一样好。
《纽约客》专职作家格拉德威尔则觉得,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训练的人,艺术范围也不例外。他概要出了一个10000小时定律。研究显示,在任何范围获得成功的重要跟天分无关。只不过训练的问题,需要训练10000个小时10年内,每周训练20小时,大概天天3小时。仿佛大脑需要这么长期,以吸收达到精通需要了解的东西。
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上世纪90年代初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大约都从5岁开始训练。起初每一个人都是每周训练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棒的学生训练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譬如比尔盖茨,他在西雅图上初中和高中时,因为得到了9个让人很难置信的幸运的机会而得以累积了他的10000个小时:早在1968年,上初二的时候,他就读的私立中学购置了一台最早的一批可以直接连接到大型计算机上的电脑终端机。小时候他家挨着华盛顿大学,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一台更高级的计算机。到盖茨大学小学二年级从哈佛大学辍学去开办我们的软件公司时,他已经连续训练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越了10000个小时。
莫扎特6岁就开始作曲。但心理学家麦克尔豪说,根据成熟的作曲家的规范,莫扎特小时候的作品并不突出。他小时候的作品可能是他爸爸记下来并作了改进的。莫扎特童年的不少作品都只不过对别的作曲家的作品的重组。他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到那时他刚好已经写了10年。
天分不是唯一要紧的,更不是非常重要的。只须IQ超越120,你就跟IQ达17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样大。克里斯托弗迈克尔兰根的IQ高达195,但他只能在密苏里乡下的一个马场工作。他为何没成为火箭科学家或脑外科大夫?由于他成长的环境:一生中无人帮他开发他的天分,他只可以靠自己。